行业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行业研究 >

      让地产远离旅游

      让地产远离旅游

      文/王琪(艾蒂亚机构总干事)

      前不久,笔者去承德避暑山庄考察,在武烈河两岸发现了大面积的现代住宅区,生硬地夹在了山峰、古塔、宫墙、绿树之中。这片大型房地产项目便是依托此处的世界遗产资源及周边自然风光打出宣传口号、兜售的高价楼盘。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整体联系被凭空切断了。

      这种现象在国内已是屡见不鲜。一方面,城市房地产飞速发展使可开发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于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也在增加。这一升一降,导致现在绝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涉足旅游地产,尤其是2008 年金融危机后,更是以席卷全国之势开启了一场“圈地运动”。

      开发商动辄占地数千亩,投入数亿元,如此“大手笔”恐怕不是冲着发展旅游业去的。因为这些项目中的相当一部分并不具备游客可进入性,却冠以“旅游导向型的土地综合开发”等冠冕堂皇的称谓。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其负面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露出来。

      首先是侵蚀了宝贵的景观资源。被地产商挑中的开发区域,除了知名景区,还有大量自然条件优良且尚未遭受工业化进程破坏的自然区域,是具备充足旅游开发潜力的“好山好水”。它们一旦被开发商盯上,便很难在大兴土木之中“幸免”。更严重的是,房地产项目的盲目兴建导致的绿地缩小、环境污染、甚至“千城一面”等危害性也会随之而来。也许用不了多久,国土内为数不多的“净土”,便会在这场运动中被破坏殆尽。

      进一步说,形形色色的假旅游地产也严重破坏了旅游体验。许多本属于公共资源的旅游景观经过地产开发的洗礼后,被一系列的高端会所、私家别墅所挤占,严重破坏了旅游地的整体观感。而且,许多资质优良的自然空间本可以经过打磨与雕琢,成为一处景区、国家公园或公共绿地,却因被地产开发纷纷抢占先机而永远丧失了这种可能。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中,大量的美丽海景遭受过地产热潮后,竟然成了“私家财产”。本应是游客眼中、身边的风景,变成了少数富有阶层门前、窗外的风景,这能不令人扫兴吗!

      旅游的最高境界本应是感受差异性文化,丰富人生经验,得到精神享受。但在旅游被地产“绑架”的情况下,不仅自然景观的原汁原味被剥夺,本应在行走中获得的旅游之趣也掺入了无限膨胀的占有欲。开发商、少数房产业主与地方政府都能分得一杯羹,受到伤害的却是广大的游客和无言的生态环境。

      其实,旅游与地产的“亲密关系”是一场本就不该发生的“外遇”,迟早会分手。毕竟,不可再生的纯天然美景才是最珍贵、具备长远发展潜力的,当旅游业能够依据其自身优势,借助文化、科技的力量迈入更高、更快的发展阶段之时,也就是让地产远离的那一天。
      (原文发表在《中国生态旅游》2012年第8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