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中国(爱琴海)文化旅游思想论坛现场文字实录(18日下午第一场)

      主题:中国旅游的社会与文化责任

      主办单位:ITIA艾蒂亚机构

      联合主办单位:朱大可工作室

      协办单位:陕西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

      时间:2014年10月18日-下午

      地点: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

      主持人(陈露):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爱琴海)文化旅游思想论坛,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本次会议的东道主、著名旅游企业家,陕西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总经理石小娟总经理上台,为我们致欢迎词。

      石小娟: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尊敬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下午好,今天高朋满座,今天爱琴海蓬荜生辉,首先向各位远道而来的文化界旅游界的专家学者们,媒体界的同仁们,问候大家下午好,并表达由衷的谢意。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是一所弘扬盛唐文化为主题的户外温泉度假五星级酒店,开业2006年10月,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曾多次荣获中国最美最具潜力的十大温泉,中国最佳温泉投资项目奖等旅游业的各类奖项,对中国御汤温泉文化和陕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地处西安市临潼区,临潼历史渊源深厚,经历周秦汉唐,为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地陵,华清宫遗址等均坐落于于此。西安古城长安,是中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的古都,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圣地荣光,访问的政府首脑超过200多位,这在中国各省中绝对位居第一。在这方历史传统和现代色彩交汇的黄土地上,曾经养育了无数的作家诗人,蕴育了众多的伟大文学作品,从司马迁,王昌龄,杜牧,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从长恨歌,直到今天在中国当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等。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爱琴海人,诚挚欢迎您常来作客,也衷心希望这次短暂的西安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最后祝福各位嘉宾朋友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石小娟总经理,下面让我们有请主办单位的领导、艾蒂亚机构王琪总干事上台致辞。

      王琪:

      感谢石总,今天正因为有石总的支持,所以我们大家在美丽的地方相聚,也非常感谢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的朋友们,对本次会议付出的辛勤的劳动。

      我先讲一下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初衷,今年6月份召开第四届中国旅游投资项目大会,在大会以后,基于一些思考和一些忧虑,我决定和同济大学,著名的文化批评学者朱大可先生一起共同创办关于旅游文化行业的思想论坛,并准备把这个论坛办成旅游行业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最高阵地,以引领行业在经济过程之外,其他方面的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我们给这个论坛的定位,是要做旅游行业的思想家,华夏文明的探索者,这个定位比较高,我们往这个方向努力。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考虑,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旅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旅游业炙手可热,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选项,但是目前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只看经济效益,偏废人文精神现象十分严重,尽管各级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旗帜下,伪文化,粗糙文化的一些作品充斥着市场,一些违背观念的做法被很多旅游同行当成行业先进经验和标杆,这种情况引发了我们很多人的思考和忧虑。我和朱大可先生共同认为,文化旅游不仅仅是经济活动,更是人类的精神活动,文化旅游投资,不仅仅要考虑投资回报,投资人身上还应该怀有一份对华夏文明、文化和历史的敬意和责任。我们认为只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够把旅游从单纯的消费,变成一个精神享受,达成经济与社会双重目标的一个双赢的局面。

      在这里面我简单想插一句,我们的这个活动是两个月以前策划的,我们当初策划这个会议的想法,跟当前大家热议的中央召开的文化工作座谈会的提法,可能有一些暗合之处,有一些神似之处,也就是说旅游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应该说旅游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顶点,一个顶峰。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今天中国(爱琴海)文化旅游思想论坛,在历史悠久的临潼召开了,这是我们机构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和朱大可共同策划出来一个有开拓性意义的论坛,在这个金秋时节,来自文化和旅游两大领域顶级的名人相遇了,我们希望达成思想的相知,我们希望这次会议能够给参与到文化旅游产业大潮中间的人提个醒,也就是说旅游是一个全民的产业,它和医疗、教育等全民产业有共同之处,它不仅仅是我们旅游从业者从事经济活动的赚钱工具,它更应该肩负着巨大的社会与文化责任,这就是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的一个宗旨。

      我们这次会议为了体现我们这个定位和特点,在会议的规模上没有追求过大的规模,可能参加过我们投资大会的都知道,那是个五六百人的会议,但是今天我们是百人以内的会议,我们希望这个会议以其思想性,依靠我们的媒体和自媒体,以及人际口碑来传播,扩大影响力:思想会议人数不在多,在于思想的高度和价值!本次会议我们选择了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唐盛世佳话,选择华清池这样的特殊意义的地方,我们有一个象征性的意义,希望把悠久的文化和现代旅游业在这里进行一次完美的结合。我们为了体现这次会议的宗旨,我们自身这个会议,也进行了一些社会责任方面的尝试,今天到会的,除了咱们会议代表和嘉宾之外,还有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20位研究生,他们坐在会议的两边,欢迎你们,你们是旅游行业的后备军。

      介绍一下参加本次会议12位名人,文化界名人是:著名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批评中心主任朱大可教授。著名设计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翔宁教授;著名设计师,文化批评家,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教授,冯原教授因为飞机误点,现在还在路上。著名策展人,201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建筑总策划人,原《中国城市》主编姜珺先生;我国著名作曲家,文创产业专家,文化部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艺术总监郭洪钧先生;著名时评人,《工人日报》编辑部主任石述思先生。参加对话的旅游界嘉宾有:知名旅游企业家,陕西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总经理石小娟女士。北大教授、著名旅游经济专家、北大博雅方略旅游研究院院长窦文章先生。知名旅游企业家,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庄莹女士;著名策划人,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策划总监白玉奇先生;美国AECOM中国区旅游与度假规划总监、著名规划师廖仲仁先生,还有我们西安大雁塔旅游管理公司总经理蔡祥荣女士。

      在这里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艾蒂亚机构的总干事王琪,号称旅游投资行业的观察家、社会活动家。以后大家想开会都来找我,我是开会专家。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这些国内顶级的文化学者,著名艺术家,旅游投资企业家,规划设计专家和著名媒体人,参与本次会议的交流,来批判中国旅游行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共同来研讨创作文化旅游精品的方法,我先预告一下,除了今天下午的活动,明天上午还有一场关于旅游文化精品案例分享会,以彰显社会对旅游产品价值多方面的追求,引起业界和广大与会者的思考。今天还有一些到场的嘉宾,我就不一一做介绍了,欢迎你们,你们愿意抽时间过来听我们的思想论坛,我就觉得非常高兴,你们都是愿意思考的人,因为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谈思想,只愿意谈钱,所以就这一点我对在座的诸位表示我的尊敬和热烈的欢迎,谢谢大家。

      我们下面将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角,文化批评学者,同济大学著名的文化教授朱大可先生来主持下面的论坛节目,我作为主办单位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朱大可:

      非常高兴的能够在这个地方跟大家见面,西安我以前经常来,因为白玉奇先生是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著名的策划人,他是坛主,我也经常在《开坛》做节目,谈论的就是文化,而且西安是文化指数很高的城市,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城市开论坛,我觉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时空意义。

      很有意思,我进这个酒店,我第一眼注意看中间那架造型奇特的红色钢琴,我没有见过这个钢琴,很有创意的一个钢琴,而且需要摆渡,钢琴演奏师才能走上去,中间一道水,跟爱琴海有什么关系?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爱琴海就是由琴来构成它的元素,为什么叫爱琴海?是因为当年有一个叫做琴的琴师,跟一个国王相恋,他死的时候,人们把积攒的露水浇在他的身上,这个露水最后变成河流和大海,变成今天的爱琴海,所以这个酒店显然用了一个希腊神话的符号,这个符号成为这个酒店的特征,它作为一个商业,一个运营机构的重要出发点,放在大门口,这个符号将引导我们对这个酒店本身内在的属性,特征,本质,做出一个判断。

      当然,这个酒店还有其他的属性,它还有本土的,它和西安陕西文化的关联,所以它是多样的文化的质体,具有中国元素,在这样一个酒店,加深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关系的认知。因为今天我是一个主持人,我有双重身份,一个是我要做后面的主持,我必须要说一点自己的话,王琪总干事委托我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发言,跟在座的很多同道相比,尤其是我,对于旅游是一个绝对的外行,一个外行在这边主持其实是有点问题的,我最近跨界很厉害,我原来搞当代文化批评,我最近出了一本书,研究两千年以前的事情,现在我又横向跨界,从文学、艺术,又跨界到了旅游,所以如果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包含。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这个话题,首先是我们要讨论旅游产业的文化属性的问题。我们说这个中国和日本它很相似的地方是,跟全国不同,是把旅游当做文化产业来加以界定,西方不是这样,像英国就是创意产业,它非常清楚,美国是版权产业,凡是与版权相关的就叫文化产业,所以我们的出发点是这样的,而中国一开始把旅游业就放到文化产业里面,最近的调整方案,是把旅行社拿走了,但是保留了文化景区的服务打造和服务管理,这样它仍然是把旅游的那些最本质性的那个部分,放在了文化产业里边,这个一种文化的定义,就是旅游产业的定义,实际上是导致了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尴尬处境,大部分从事旅游业的,他们不太认同自己跟文化有多少关系,他们认同和智慧产业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旅游业很多的一个口号,基本口号是和智慧相关的,不是和文化相关的,最最重要的还是跟金钱相关的,这毫无疑问,它不管怎么样它是一个产业,而产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就像刚才王琪先生所说的,这个认知支配了整个旅游产业,我们今天谈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孤独的声音,是一个异端的声音,它是不和谐的,上次我在第四届中国旅游项目投资大会上做了发言,就引起了很多非议,这就迫使我们今天不得不在这个地方再重新搞一个这样的会议,再一次向旅游业发出我们的呼吁,通过这样一种会议的方式。

      为什么这么做呢?首先我们讲旅游的属性。旅游产业的文化属性,我刚才讲的,是由国家的产业定位来决定。但实际上关于旅游的定位,基于旅游的本质,我本人从文化学者定义来讲,旅游的本质上是存在空间的,一个个人自存在空间的一个临时的定义,我们具此获得了关于自由的幻觉,大规模旅游,实际上是城市化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各种城市病,在城市糟糕的这种生存的空间,迫使我们对于旅游产生的强烈的欲望和触动。所以旅游是居住者对于居住空间的短暂的反抗,旅游本质就是一次人文精神的自我解放和回归,如果我们不打开新的这个点,我们就没有办法对这个产业的本质做出一个清晰的正确的判断,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从文化这个角度出发,我今天观察到的旅游业所具有的那些弊端首先是它的反文化。什么叫反文化?就是反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反人文的伦理,它表现为无德无诚信无关怀。今天我们的新闻媒体经常曝光的这些现象,比如说三亚宰客,宰了多少年了,到现在没有根本的改变,疯狂的宰客,比如说欺客,旅游管理人员对游客大打出手,这种消息我们还不少见吗?比如说骗客,各地的旅游景点,比如上海的城隍庙小吃很有名的,但是凡是吃过的就知道,那是一个最贵的最糟糕的小吃的经验,也就是它彻底玷污了上海小吃的名称。这种情况在北京、在广州都有,广州相对好一点,北京也是这样,北京的那个城市小吃,那些旅游景点的小吃也是足够的糟糕。这一些它最终体现出我们今天的这种旅游最后的本质是什么?唯利是图!三十年了改革开放,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到了结束的时候,如果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你这样做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正在向40年奔,快要结束40年,这么长时间,我们难道还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去修正它吗?我们还要延续这种低级的错误吗?

      第三,如果文化不是旅游产业的灵魂,而只是一张很薄的画皮的话,那么这样的文化也是没有意义的。我想举一个例子,就以西安附近的那个法门寺为例,法门寺我先不说它的那个建筑的恶劣,建筑形态,那个所谓的那个东西的丑陋,就说那个步道,那么长的步道,两边放了菩萨的像,居然没有一颗树为朝圣者遮荫避雨,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后到了最后,你越过很长的步道到了法门寺内,看什么?看佛的那个舍利子,什么也没看见,然后匆匆而去,这肯定是一次极其糟糕的旅游体验,它是彻底地一次毁灭性体验。法门寺至少我去了两次,每一次都以极其不高兴的那种心情,带着这种心情走下去,我想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游客,实际上很多人都我的体验一样,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体验,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体验去,走这样的景点,对于这个景点的印象,毫无疑问是彻底的失败,虽然我们付了门票,不要以为门票抓在你手里你就赢了,我觉得这个口碑比你的钱碑更加地重要。在这个领域上面,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缺乏对于历史文化的那种尊重与记忆,深入的研究,很多景点的解释,尤其是导游的解释,完全是胡编乱造,可以任意地编造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传说和故事,这已经变成旅游业的潜规则。刚才我开会之前,我和白玉奇老师在讨论,他们现在做一个秦的文化小镇,我们现在就在谈,秦这个帝国它的本性是什么?我刚刚出了一本书叫华夏上古时期,里面专门有一章讲秦,秦所有的政治文化基础全部来自于波斯,包括它的军事,但是我们过去都不这样认为,我们认为秦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土的,自生自灭的这样一个完全原创的一个帝王,凭什么?六国当中它最弱,它居然能够战胜极其强大的活了900年的楚国,它凭什么?我们发现它的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还有它的制度,建郡,省的制度,辖省的制度,全部来自波斯,没有一样不是波斯的,说明什么?说明秦靠它自己的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他获得了自己的力量,如果我们的小镇能够体现出这种上古时期的这种改革开放,它的那种政治改革,向西方学习,这样的一种伟大的心态,那么对于秦文化的阐释,就会变的更加深刻,我就随便举个例子。

      第四,文化畸形,这种畸形我只要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丽江,我去了不下五次,去年我又去了一次,我发誓我再也不去了,为什么呢?满街都是一个广告,丽江艳遇之都,都有这样的标语,说在丽江妞就是用来泡的,来丽江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女人插朋友两刀。还有男人不泡妞天理不容等等,地方政府居然不仅是容忍,而且放纵鼓励支持这样的一种自我定位,所以丽江现在衰败是毫无疑问,今天人们已经不选择丽江了,选择大理,我的很多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云集大理,大理现在变成中国新的文化生态聚集区,在那里有诗歌节,文化书院,我知道的很多诗人在那里,还有一些画家,甚至还有小说家,杨丽萍这样的舞蹈家,囊括了很多中国现当代最活跃的一种人都在大理。他们建起了自己的小学,有了自己的,不是教育部规范的那种小学,教学大纲完全不同的,独立的教学体系。所以丽江和大理我觉得它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个可能非常好。这是丽江把自己的文化,这样的一个产业,把它做死掉的一个很典型的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我们知道,旅游文化的畸形实际上是代表了中国目前文化退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说丽江也好,东莞也好,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正是中国社会黑暗面的那个尖锐的样板。

      第五,还有一个问题反过来讲,就是文化过度,有的时候对于一个景观,有的景观有文化属性,有的不一定有文化属性,比如纯自然的景观,像澳大利亚,很多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就是一个很纯粹的自然景观,它不需要文化抒写,但是中国所有的自然景观都是被题写了,这当然是古代的皇帝也好,文人墨客也好,最喜欢到一个景点去评上一句,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题写者,除了皇帝之外,李白,苏东坡都是特别喜欢题写的,这个风气流传到现在,这不是一个好风气,旅游开发中把很多自然景观加上了许多人工的痕迹,最终破坏了它的自然性,这是文化过度的一个反面现象,尤其是我们今天对于很多遗址,包括文化遗址的过度开发。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一开始,80年代的时候,就出现这个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当时的旅游局和文化局之间永远是打不完的仗,现在我不知道情况怎么样,是不是他们都达成了某种共识,我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有没有旅游局和文化局的官员,我哪天跟他们讨论一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对尖锐的矛盾。

      基于以上情况,中国人的旅游体验是很糟糕的,我相信是世界上比较多的国家的旅游,游客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一次旅游都是一次深刻的思考,但在中国不是这样。这种情况导致什么变化呢?就是现在很多中产阶级改去海外旅游了,今年国庆就是这样,当然,底层的老百姓还都在国内,中产阶级都跑到国外去了,这个原因第一是景区价格极高,二是景区内容极为平凡,三是景点品质相当恶劣,四是服务品质低下,尤其有一个全世界都没有的现象,扎堆旅游,中国人公认的,去了以后,因为这些人群遮蔽了景观本身,彻底地破坏了我们对它的期待。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的改变这个现状,我们将面临一次旅游的危机。凤凰古城收门票以后,立刻导致它门票收入急剧的下降,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我不想在这里多讲了,我只是说我刚才的一些个人的看法,通过这个能够抛砖引玉的引起后面的专家的一些观点。当然,我也要强调一点的是,在今天这个旅游业一再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确实能够看到一些新的、优秀的、精良的旅游产品正在诞生,我们也希望这些旅游产品,会更多地生长起来,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流。我就先说这些,谢谢大家。

      下面我就退到后面,我们邀请下面的几位嘉宾上台。

      主持人:

      下面有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翔宁老师上台讲话。

      朱大可:

      李翔宁老师他是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教授、副院长,时代建筑的编辑,2009年美国洛杉矶MAK建筑中心研究员,曾经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加拿大建筑中心等学术机构做演讲,还担任2007年深圳双年展的策展顾问,上海当代建筑中心馆长,他做的策展在当代中国非常有名,我也做过他的作品的评委,现在我们以热烈掌声有请李翔宁先生发表他的高见。

      李翔宁:

      我做建筑策展方面的工作,多多少少和旅游有一点结合。

      我们讲旅游主要的目的地,无非是两大类,一是自然景观,还有一类是和建筑有关系的,所以我作为建筑领域的一个学者,在这个方面把两者结合起来,有我自己发言的一个机会,西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在我们当代中国的这个建筑的版图当中,我们曾经在2010年做了一个当代中国建筑的一个回顾,我们把它归纳为东西南北中,像张景秋大师,不仅在建筑界,在旅游界也相当著名。

      今天我想讲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建筑和文化产业可以成为旅游的一个热点,旅游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严格的说,旅游这个概念可能是现在中国人比较爱谈的,我觉得再高一个层次可以谈到休闲和度假,现在我们也经常谈到旅游的种种弊端,比如出国游的时候,比如10天10国,再高一个层次,更细更细的各个专题,我觉得也是未来的专题。在休闲和度假之上,文化的体验也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旅游的资源,尤其中高端的旅游,今天我们朱老师也谈到了,甚至于中产阶级更高的,我们讲有钱的这些阶层,他的旅游的目标已经不受通常意义上的旅游了,休闲度假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体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愿意到欧洲去,现在在欧洲之外还有南美洲还有非洲,这些更有探索精神的一些地区去旅游,21世纪,全球城市的竞争力,我觉得除了我们以前讲的工作就业的机会之外,环境的指数,以及文化的指数都是吸引这个城市,吸引人们到这个城市居住工作的重要指标,上海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的工程,大家为什么愿意在上海落户?很多世界500强的企业愿意在上海落户,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未来一定要投入更多的文化资源,他不光在这里工作,他日常的生活一定和文化息息相关的,《纽约时报》也谈到过中国目前文化发展的现状,他说目前中国在建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有三千多座,我觉得远远不够,这个跟美国和日本,跟我们的邻国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个也是建筑领域专家,朱老师和张俊,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怎么推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我们经常去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城市,比如说纽约,对于我们这些做文化和做教育的人,首先想到纽约,不仅仅是城市,它的建筑,同时我们也想到一些最重要的博物馆,比如纽约的美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还有大都会博物馆,还有伦敦大英博物馆,这都是吸引人们去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吸引点。还有某个城市因为某些建筑和文化使的这个城市振兴,比如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它是一个港口城市,有很多重要的工业和产业在那,进入后工业时代以后,这个城市衰败了,但是由于美国的建筑师在那设计了一个古根汉姆美术馆,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每年给小城带来很大的收入,使得这个城市可以振兴起来。

      第二,我们经常讲到旅游的时候,讲到旅游文化,无非是要在一个不同的时间里去一个不同的地方体验,摆脱日常生活的制度,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所以旅游文化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西方,他们也会在他们的旅游当中有介绍,像大都会博物馆,它会造一个中国园林,把中国的要素也拿到他们文化旅游当中去,在中国更多了,比如早年的世界之窗,把欧洲的文化引入到中国旅游项目当中来。我觉得在十年前,应该说这些项目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可能没有机会到欧洲到美国旅游,像世界之窗这样的点就给了大家很大的吸引力,去看的冲动。今天主题化的空间,旅游也是主题化的空间,主题化的空间是对城市研究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的,讲迪斯尼,迪斯尼是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化的空间,还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像麦当劳,像热带雨林的咖啡,这都是创造了一种主题的空间,经常会应用一些文化的因素,上海前一段时间造了一个一城九镇,大家多多少少听说了,一城九镇给大家提供一个场所,让大家没有机会到欧洲去旅游,或者体验的可能性的前提之下,可以在这样的一种模仿,或者我们说的不好听的话,叫山寨的空间当中去体验。你今天到一城九镇去看,他们最大的功能,最热闹的一个事是什么事?拍婚纱照,我们经常看到拍婚纱照的是排队拍的,一天几百对在那拍。我们经常看到旅游没有真实引入文化的精髓,或者说对这个风格,或者西方文化建筑的风格,不能够很好的把握,所带来的一种文化低下,或者我们经常讲山寨这个词,就是对这个状态很好的描述,实际上我们应该有一种文化的自信,我们经常看中国自己的文化。大家都知道梁思成,梁思成是对中国的这个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者,也是中国的建筑史开山的一个学者。他对于研究中国文化的动力,今天我们有些学者的研究,他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是来自于日本人对中国建筑传统的一个研究。在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建筑样式,西方中心论,西方人觉得他们的文化是最重要的一条主干,像亚洲文化,日本和中国的都是枝节末流,所以日本人对此很不服气,他们很愿意到中国来找到他们建筑文化的根,我觉得目前在旅游,在城市建设,在房地产开发当中,要有这种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要发觉,不是说在中国不能做西方的东西,西方有万国建筑博览会,艺术装饰太派的风格,我觉得跟当时的纽约巴黎在20世纪初完全平衡的建筑风格的超越。这种资源有没有可能被挖掘出来,深入的做一些专业的,或者专题旅游,我们经常会看到,今天的旅游都是到几个城市,或者到几个地方旅游为目的的,比如说我们在城市当中有一些旅游路线,专门探寻,有一本书就是老上海的电影明星,比如说看胡蝶,看这些电影明星居住的地方,或者张爱玲,专门有一条旅游线把他们组织起来,这样非常专业的,有专题的,或者有一些学者来引导,我觉得这都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的贡献,今天你去美国的很多城市,比如芝加哥或者纽约,它都有半专业的旅游线路,会有建筑系的老师,或者建筑系的博士生给大家导游,比如纽约会组织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或者第一代主题,甚至以某一个建筑师为主题的建筑旅游,比如巴塞罗那,米拉公寓这些都成为巴塞罗那的城市名片,未来这种更专业的,有文化内涵的一种旅游,可能成为我们高端旅游、中高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这个我觉得也是诸位旅游业的朋友,和我们做建筑,做文化人的一个共同的使命,我觉得我们未来可以在这方面更好的合作,可以把建筑文化,把城市文化和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开发出来大家对旅游文化的理解,而不是在城市中间跳,你今天旅游了几个城市,这样一种对城市文化的旅游。

      第三,在做这样专业旅游的时候,就需要大家对这个建筑风格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这也是我们的建筑专业,或者文化专业的人可以和旅游携手合作的地方。近年来我们给一些房地产公司合作旅游景区的公司做建筑文化的顾问,实际上我们对建筑文化有很多误解,比如我们做别墅的时候,经常说有法国别墅,西班牙别墅,有一些错误的理解误导了开发商,误导了人们购买的方向。比如大家经常说的西班牙别墅,西班牙风格的别墅,在西方它隐含的意义是它造价比较低,比较低的造价才能够完成,南加州都是有西班牙殖民复兴风格,它很多是木头结构,上面抹了灰泥,这种风格造价低廉,比较简洁,把最小的装饰做在最必须的地方,在国内西班牙风格被大家追捧,认为是西方的文化,一种豪华的风格。我们一定要很好的了解各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在文化里面各种隐含的社会意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旅游产品做的更好,能够更接近文化的本身。

      第四,现在中国的旅游业,不管是文化也好,或者旅游也好,出现了新的现象。我们学校今年做了几个建筑师实习基地,我们把一些古村落的保护和旅游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个是相得益彰的一个过程,我们经常会批判,说旅游会毁坏那些古老的村落,毁坏他们的传统,甚至破坏原有的环境,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使得旅游对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传统的空间这样的保护,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近年来由于大城市的拥挤以及城市污染,比如PM2.5,使得人们不仅愿意去乡村旅游,还愿意去乡村居住,朱老师说的,为什么大理有那么多艺术界的人士,文化界的人士,他不光是到那旅游,而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那?这个也是对我们旅游提出一个新的挑战。

      我想举一个例子,贵州侗族一个村寨叫洞门(音),我们做了一个旅游基地,把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引到村子里面去,的确带来传统村落的破坏,像这里有很好的自然环境,还有手工艺生产的东西,还有造纸,还有布,有各种各样的手工染布等,美国史密斯博物馆请他们去做,奥巴马夫人还给他们颁发了遗产保护奖。我们跟香港文化机构合作,在那里做了一个生态博物馆,通过这个博物馆做了一个机构,它既是一个非常小的酒店,也是一个文化保存的博物馆,有很多的,他们主要针对接待的面是文化学者和国际上遗产保护的专家,它形成会员制的进入方式,一般旅游游客它是不接待的,本来我准备了一些PPT和幻灯片给大家展示,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再展开。

      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旅游,我们希望是去到那,能在那住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在那个村子接受文化的洗礼,我觉得今天的旅游都是来去匆匆,人们心情非常浮躁。我想举一个特别的例子,在日本,为了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能够体验这个文化的精髓,我觉得有很好的例子,日本有一个庙,这个庙有一个非常好的内院,最著名的地方是它的青苔,要去看这个青苔游客被要求做什么事?每个人要写坐下来拿毛笔抄一个小时的经书,写完你才能进去看这个青苔,所以我觉得这个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刺激,我觉得跟这种相比,我们平时的旅游都太难接近这种文化的精髓了。我们通过旅游的方式把文化变成一种低俗的、一种浅尝辄止、非常肤浅的体验,这个对文化与旅游都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很多外国人到我们中国人,真正有一个非常好的旅游,包括我们经常给国外建筑人士组织旅游,让他感受到文化的精髓,我们在一两天的时间里把它都看了,在被廉价的旅游商品充斥的环境当中,我们的旅游文化价值也被彻底贬低了,这是我们深思的一个现象。

      最后还想讲一点点,文化未来的艺术和展览,我们经常做一些工作,比如做的双年展,双年展是我和姜珺和朱老师都有介入,这些人组织了一个相当于小的行会,可以叫组委会,请这些重要的建筑师、设计师来做这个委员会的委员,他们对于后面要进入的商家能够有一个筛选,保证他这个文化的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不会变成廉价的旅游品的一个市场,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另外像上海,我们做的一个展,根据双年展和文化保税区,艺术品文化保税的藏物,文化保护区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艺术品的交易,以前的拍卖都是在香港进行的,这个画现在要拿到上海展览,过关要交非常多的税,一幅两千万的名画得交五六百万的税,这样很大影响了交易,所以文化旅游区的概念也是未来旅游的重点。这两年上海做双年展和做文化保税区的工作,和艺博会的时候,根据这个统计,在这个期间来访和来参观,和买门票进去看的人,尤其江浙一带和北京,也有类似的状况,根据艺术的双年展、艺术博览会等重要文化事件,带来城市旅游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旅游业和文化界工作者可以联合起来做的一件事,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点。

      最后有一个倡议,希望我们未来可以由一个文化的学者、文化的工作者和旅游一起有一个小的沙龙,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更多的思想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出谋献策,跟大家一起讨论,不仅对于未来旅游业的提升,和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定义中国的现代文化,推广一个好的当代文化,这些都是文化工作者的一个使命,可以和旅游业的这些朋友们一起来做这样的事,这对于旅游和文化都是双重的促进,我简单讲这些,希望待会儿可以和大家还能有一个讨论,谢谢大家。

      朱大可:

      李翔宁教授,刚才讲了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是文化自信,讲到梁思成对于中国建筑的伟大贡献,如何在旅游业中发觉传统文化因素,同时推动当代文化的生长这样的概念。第二个他提到体验,今天我们文化旅游的体验,现在是存在一个肤浅的状态,他提出来如何把它主题化,更精细化。另外它也提出来,日本看青苔的例子来表明,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旅游的体验变的更加深刻,成为我们生命和记忆当中的一部分。第三个他提的关键词是展览,双年展我也参加了,另外上海双年展,另外沿海城市的双年展,他们刺激城市的文化再生,有一定的意义。当然我也觉得,上海现在正在变迁,文化聚集在一起,然后一哄而散,就跟大集市一样,它到目前为止,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产生一个文化原创的根,如果说我们再观察几年,最后能够刺激本地的文化再生,那么OK,这个是集市是有效的,这个集市搞了很多年,它扩大规模,一年有好几个博览会,规模越做越大,在商业上它是成功的,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培养自己强大的原创队伍,这个队伍仍然在北京而不是在上海。谢谢李翔宁老师跟我们分享他的思想和观点。

      下面有请姜珺先生,他就任于广州美院,是著名策展人,文化杂志的天才编辑,他做的《城市中国》,非常有影响,他以图像的方式和独特的视觉逻辑,重新编织了中国城市内在的接口,现在他还是目前最全新的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

      姜珺:

      纠正一下,我是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总策展人。我如果不是一个旅游家也算是行者,国内城市我去了三百多个,到今年为止,全球去了60多个国家,就是喜欢旅游,所以有些旅游方面的看法,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这么多年旅游下来,发现我个人碰到一个问题,因为我本人是一个资讯的收集狂,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所以碰到大量的资讯,当地的材料,各种当地收集到的知识,我把它组织到一起,后期是后来我编辑《城市中国》杂志的时候,这个问题变的更加突出了,因为同时还得为大量的读者、大量的作者和顾问来提供这些材料,这个材料如何把它给调取出来,后来变成我的一个工作方向,这就是数据库。我去的这些地方,我后来基本上采用一种办法,就是千篇一律的方式或者一般性的方式去应对所有特殊的问题。西安是和雅典、罗马、开罗其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1933年雅典颁布的一部城市规划宪章,雅典宪章把城市分成几个功能板块,有生产生活消费,有这三个功能组团在一起的交通,还有组织这些生产生活消费,有一个行政中心,外面还有一个自然环境。

      我的第一个论点,基本上所有的空间都有可能成为旅游空间,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谈不上论点,但是我想举一些例子,看这个论点背后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潜在的方向。比如说生产空间,我们举个国内的例子,上次朱大可老师去过江西的景德镇,当地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把活的正在生产的工坊,把它改造成旅游景点,观众可以现场参观生产流程。景德镇的做法,跟历史遗产和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不大一样的,里面的工匠手艺还是活的,叫做生产性的空间。

      生活空间这方面,我举个例子,像广州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可能知道的人不多,这个项目的特点是把目前门禁社区,现在社区因为治安的问题把大门关上了,他把门禁社区“门”的概念,把它扩大成公共空间,把门变成博物馆,延伸到社区里面,延伸到楼里面变成一个博物馆,叫做每个时代每个人的美术馆,这变成一个文化旅游空间,它的概念把门里门外的界面扩大化了,不是一刀切,一个铁门把两地隔开。我去了一个万科开发的项目,这个社区是很多个社区的结合体,但是社区和社区之间也变成一个旅游空间,一方面游客过来度假,和华清池一样,另外全国各地房地产商来看公共空间开发模式。

      消费空间这一块,我举纽约的一个项目,是普拉达的一个专卖店,它本身不是单纯的商店了,它是基于消费的多元空间。设计师设计这个项目之前在哈佛大学研究一个课题,研究购物,他大的结论就是过去购物,所有人进到购物空间以后,所有的背景,不管你是学者还是商人还是谁,进入这个空间以后变成消费者,而他这个项目让你进到购物空间以后,然后购物空间把你回归和还原成政客、商人或者学者,还原成你的兴趣,不仅仅是消费者。这个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国内很多地方现在把所有人都变单一的游客,其他都被抹煞了。

      交通这一块举一个德国的机场,这个机场飞中欧一些支线,非常小,但是这个机场里面本身是一个博物馆,它有大量飞机引擎的展示,候机的时候,是一种看博物馆的体验,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有可能博物馆不仅仅存在于我们认为存在的地方。行政空间,柏林的国会大厦,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它本身是一个行政机构,它是柏林的国会大厦,原来是希特勒时期,后来受到轰炸然后改建,游客在议会大厦的顶上看到国会议员在现场议事,在很多国家,我最近去肯尼亚,去年去巴西,像巴西利亚这都是为公众开放的,象征他们政府的透明度,中国政府不大敢尝试,希望有这样一个包容性。

      最后一个就是自然,这个毫无疑问,终南山里有很多隐士,都成了旅游目的地。任何空间都可以成为旅游空间,而且这个空间正在扩展,包括太空。我最近去了地中海四个国家,把古希腊、波斯文明跑了一趟,另外一方面也去一些上不了台阶的地方,但是慢慢这些地方也在发生改变,比如印度,有个地方,那个地方是巨大的贫民窟,里面有一个浴场,据说全孟买酒店的浴巾都再在这洗的。当我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收门票了,这些变化都很有意思。包括像圣保罗,最近搞世界杯,我是世界杯之前几个月去的,他们贫民窟还是大清洗,原来贫民窟因为他的土地政策和外来的移民,他占据圣保罗和纽约最繁华的地带,我去的时候,这些贫民窟开始自我组织,开始搞旅游了。后来我偷偷下车跑了,跑了以后去了一些地方很有意思,也很有安全,但是我走的一个礼拜,一个游客被枪杀了,还是有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上个月我去了肯尼亚,肯尼亚有一个一百万人的贫民窟,这里面黑社会团体30多个,我们往回走,这些另类的旅游,在国内有没有可能?或者说它是不是真的另类,还是我们的偏见造成它们的另类。

      大洪村(音),大洪村它是一个生产假油画的地方,就是山寨油画,生产一些非常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的油画,后来转成各种水彩,各种画种和工艺品,原来是城中村,变成街道以后做改造,当地建造师朋友有选择性的把一些危房去掉,形成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里构建一些门槛高的艺术机构,这个项目通过世博会的推动变成很好的文化产业项目,现在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它是深圳城市化历史上一个非常典型的时期,它慢慢变的自我净化了,也变的非常有趣的现象。

      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案例里面隐藏的问题,任何空间都能够成为旅游空间,是不是成为旅游空间以后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旅游产业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或者当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它具有排它性,政治和商业排斥其他的一些要素,包括自然、社会、文化,比方说像周庄,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水镇,但是后来被公司承包了,或者垄断了,变成非常单一的东西了。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但是现在变的让我觉得不太好,游客和旅游产业经营有关的,相关的产业,让我们觉得非常不爽,也让我们想到了周庄。当它商业化以后,开始是小商业,后来变成大商业,原来周庄是小卖铺,后来变成大商业。我曾经参与的项目,这个项目是香港九龙文化区的规划,这个项目里面,当时我们给出一个策略,这个策略是建筑师的一个策略,在反垄断的目标当中,实际上是针对现在旅游产业这样一种单一化,多元单一化,或者是针对有特色的这样一些个体,被完全单一化,把他还原成游客,我们的策略是通过把这个尺度进行分析,或者绘制,也就是把这个尺度多元化,但是尺度多元化的过程,我们又取鉴了这样一些概念。威尼斯双年展当中提出一个概念叫家国天下,家是一个小空间,我们首先得有房子,中国家是有好几个房子有院子,相对于这个房子而言,院子是公共空间,这个有别于其他西方人概念。公共空间是有层次的,而我们的政府和开发商往往认为一个单一的空间就万事大吉,一次性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一个是团队的概念。

      西安因为在关中平原,中国馆所有的内容,从小到大的内容都是内向的,现在一些馆非常张扬,进去以后是空洞,非常虚,非常浮夸,这个概念用到中国馆空间以后,你可以摸索到更加公共的,不断递进的过程,再一个国家里面,西安在中国几个大的地理台阶的过渡地带的地方,大家来西安,也会去华山,终南山,或者到成都平原等等,将旅游变成多融入地,目的不是很明确,旅游就变成一种漫游,我们今天谈旅游,认为旅游就是直接目的非常明确去目的地,旅游其实是慢无目的的。

      我花两分钟时间,带一下我没有说完的问题。刚才说的旅游空间,空间是一个表,来到这个地方以后,还是里的问题,注意表里。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旅游内容这样一个丰富化,如何给我们漫游者一种知识上的回馈。我们目前的这个旅游业最大的问题,是通过学院式的教育,来把文化扁平化,旅游知识的扁平化,把它标签化,把它谷歌化,知识是辩证的,相生相克的,所以这个谷歌化的扁平知识,使得旅游业它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是非常扁平的。但是一种可能性的解决方向,我提一下,以前我们讲财富要藏富于民,另外一方面,一个可行的方向,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的这种机构和社团的扶持,我为什么会定义在两组文化村,是因为这个村子有60—70个文化社团,是慢慢孵化出来的,开发商给它定做出来的。另外就是事件,威尼斯双年展、上海世博会等,这些事件是一个方面。另外人物,大理的杨丽萍,她住在那,我本人也喜欢到处住,我在国内安了四个家,住一个月左右,深入理解当地的生活,这个生活变成一种所谓的活的,过去周庄的开发为什么变的失败?因为它内容变死了,商业的周庄公司,后来上海开发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要保留一定比例的原住民。

      我就讲到这里,非常仓促,抛砖引玉。

      朱大可:

      讲的很精彩,但是因为要照顾到后面的发言者,没有办法,做主持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干预别人的思想,不得不扮演一个法西斯的角色。刚才提出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旅游的空间的可能性,生活空间,消费空间,行政空间,以及另类空间等,看旅游在空间上拓展的这种空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对于做旅游业的来讲,我想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另外空间无论是层次还是结构,他提到重组。第三是旅游空间灵活度问题,从旅游向漫游改变,漫游是文化研究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当年巴黎有很多城市的散漫的漫游,他们在大街小巷里漫游,完全没有目的,最后构成不仅仅是这个城市本身的观察者,也变成这个城市的景观。这个漫游对于他提出一个顿悟,顿悟什么?从旅游景点里一个心灵的提升,这个是我觉得旅游产品的一个最高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提供顿悟的空间和契机。最后他提出来空间灵魂的问题,也就是内容,包括景观,知识,人物,事件等,这些都是构成它内容的一些要素,把这些要素提炼和编织好了,我们的旅游产品就能够贡献它的内容。

      下面我们有请下一位演讲者石述思,《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七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几十次获得省部级个人新闻奖,发表个人新闻作品200万字,并且他参与了包括央视在内各种重要栏目的嘉宾和主持,他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既是编辑、记者,又是媒体人,他具有多重的身份,下面我们想他以另一个跨界的姿态,给我们提供他自己宝贵的想法和意见,谢谢。

      石述思:

      谢谢各位,我尽量讲的有意思一点。大可先生对我的介绍,让我产生一个冲动,将来聘请给我写资料的人给我写墓志铭,言过其实了,我也就是一个游客,老上电视,白老师在那乐,他的节目我也上了不少,西安我非常喜欢,如果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别的城市可以搞的好,西安搞不好是对不起祖宗,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发源地都是我们这,最初我们送出的货品是丝绸,以至于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叫我们赛里丝人,后来贩卖瓷器,因此我们叫CHINA,它们的起点都是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一个重镇,沉淀了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么有积淀的城市,应该会有所作为。

      今天这个论坛,我觉得对我个人的帮助很大,因为各位艺术家的讲话,对我这个完全能够自主旅游的人,绝对是有帮助的,你们对我有提升,我承认,当然我也强调一点,这是一个无比粗鄙的年代,如果你们这样有内涵的东西,不能学会跟我们真正旅游业的主体,大众对话的话,我相信对牛弹琴这个词一定会提到,对牛弹琴的结果不是牛疯了,是弹琴者疯了,最近习近平接见了中国文艺界的奇葩们。

      今年的经济一定是很差的,所以李克强总理谈今年经济,稳中涨,第二个词叫调结构,第三个词叫促改革,这三个词都会导致我们增长速度,完成现在的增长速度7.5非常吃力,但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按照全球经济的发展规律,越是经济低迷,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越会迎来高速增长期,全球的规律。我们都知道华尔街,马云刚刚上市,道琼斯指数基本概念,迪斯尼经过四年经济危机以后,崛起为一个巨人,1930年在美国,金融危机最高峰的时期诞生了一本伟大的杂志,叫《财富》,1930年梅兰芳先生在纽约完成一次盛大演出,票房卖座,为什么?为什么金融危机爆发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会井喷,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口红效应,当经济危机爆发,你不抹口红你能吸引老板的眼球吗?当然短裙卖的更好。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之所以在经济低迷时期快速崛起,是因为它从事的是人们心灵的产业,所谓放慢脚步等等灵魂,平时挣钱,危机时花钱,中国的文化产业旅游产生井喷的一个拐点是2010年,2010年中国GDP,人均GDP到达4000美金,但是2010年中国迎来一个无比苦难的黄金周,因为那个黄金周是8天,中秋节意外加入了7天黄金周,我们销售额和旅游增加值,世界上除了毒品之外的利润,没有这么大的增加值了,40%以上。但是我汇报另外一个数字,2010年我们交出另外一个答卷,这个答卷带来背后一些问题到今天都没有解决。第一个答卷,有一种饮料卖的特别火,因为我们第一次中国人,最熟悉的词叫收费,免费,高速公路不收费了,全北京城的车,大城市,上海的车基本都跑出去,没占过中国的便宜,第一次占便宜。有一个饮料意外地爆红,叫脉动,为什么它卖的火?口大,让你在北京的高速路堵五个小时,你绝对不会笑,你有死的心。还有八天的黄金周,因为各种旅游事故阵亡的人口,出去玩的,回不来798人,相当于美国在现代社会爆发一场中型的战役,但即使这样,老百姓拦不住的市场,井喷了,这种井喷一直持续到今天,那你说旅游业今天产值有多少?2013年数据有2.95万亿,请放心,我的数据都是官方的,我们天天骂房地产,你要知道有两个行业一叠加,就可以冲抵房地产整个的产值,房地产4万多亿,旅游业2.95万亿,文化产业无限地逼近2万亿,怕什么?这样的井喷,按照世界经过发展的规律,将会持续10—15年,这个增加速度,但是出现了一个拐点,2010年以后,刚才大可先生也讲了,境外游的增加数据是两位数,15%增加速度,国内游跌到7个点,这对我们国内旅游,敲响了一个警钟,我们哪里出了问题?我的时间有限,我只能像阅读文件一样,把我的大纲阅读一下,全世界只有非洲我没有去过,而且我基本都是自助,我特别愿意跟刚才几位老师做深入交流,让我游的更有质量。

      四个趋势,4+1,现在的游客,第一,关键由大众市场决定的,决定的拐点是2010年,少数人,精英化旅游向大众化旅游转型,这是第一个特征。第二个,购物型旅游,过去不管是境内境外,你不让中国游客买东西的话,这个导游是怎么干的?但是现在购物型旅游向观光旅游,有点文化了,开始知道那个合影玩意儿是什么,这是重大的进步,过去不知道就合影,还捎带给你刻个字,在凡尔赛宫门前也洗个脚,为什么外国人洗脚没有问题?老外冲是戏水,中国人是真洗,一个非常安静的宫殿,周围都是稀世珍宝,突然一阵嬉笑,坏了,同胞来了。我们的旅行社应该负一点责任,那么大一个宫殿游了一个小时,购物两小时,但是还不够。但是今天有改变。第三,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型,2010年中国旅游业井喷吸引了外国媒体朋友关注,外国媒体有一个时代周刊的记者参加上海的旅行团,6天10国,多占便宜,第一天老外就跟着中国旅游团走了一下,反正就购物,照相、上厕所,吃饭四件事,但老外受不了那个,第一天累倒了,第二天病了,申请退团,评价说是这根本不是旅游,这是现代人类和平时期最残酷野蛮的行军,现在有改变,自助游,一些资产阶级放弃自己的祖国,为什么?因为痛苦指数太高了。第四个变化,景点游向城市游转型,当我们的城市没有为景点,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建好足够的文化旅游产业链,等会儿我机构讲,我们还是收门票,全是门票经济。我去一些地方,接触过无比奇葩的旅游,让你扮演西门庆,一百块钱,三个村姑扮演金瓶梅,跟你拜天地,我还吃过潘金莲牌的咸菜,味道确实不错,不要脸,为了挣点钱以粗鄙的方式,这就是现在旅游的生态,很有效,但是今天我认为都有改变,比如西湖免费了,比如西湖的实景演出,靠第三产业的发展留住游客,西湖每年损失的钱,游客门票损失6000万,获得效益数百亿。过去一谈谁主导?政府,现在有市场,像石小娟等这样的人,以后是旅游业的主角,过去政府是主角,旅游业所有景点的所有者,表面上属于全国人民,实际上全国人民那么多,13亿,其中有兵马俑,那就得找政府代表,以后会以企业作为实际,当然有这么多变化。

      瓶颈有三,旅游业制约,瓶颈有三,第一个瓶颈是制度瓶颈,不能说中国老百姓老跟风,全世界旅游休假,中国是最奇特的,集中休假。一帮专家说你可以带薪休假,带薪休假是一个无比漫长的道路,我们当时说更合理的休假模式,增加黄金周,慢慢等着带薪休假逐步落实,现在黄金周剩了两个,春节还不算,集中休假把人流冲向景点,这帮高端人群不在中国花钱了,越来越不会在中国花钱了,将来我们内地旅游业只能利用黄金周,利用长假短假这样集中休假,来吸引一些没有太强购买力的人群。第二个瓶颈是服务瓶颈,法制监管不到位等等,还有一些制度建设不到到位,虽然有旅游法,执法难,立法有突破,执法有问题。第三个瓶颈是观念的瓶颈,公众的休闲观念,的确需要我们多开一些这样的会议进行培育。另外一个我觉得,相关的旅游机构管理机制,应该改变,迅速改变单一的门票、购物这样盈利的模式,叫初级盈利模式,进行结构调整,同时进行产业升级,建立新型产业链,新型的利益链,如果老百姓老是在旅游中受伤害,你就没有回头客,就很难从景点旅游转向休闲旅游,我相信我们爱琴海酒店回头客特别多,因为我们服务是到位的,但是这样的机构还是比较少。更重要我们强调一点,产业链瓶颈,中国旅游业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我们产业瓶颈是非常严重的,我仅举一个例子,中国人会为苹果疯狂,会为买苹果打起来,中国是智能手机拥有最多的国家,有6亿用户,我一直倡导中国的实体企业能够争气,最后盼来了三星。还有个奥特莱斯现象,买过季的国外品牌的服装及相关的商品,大家应该都去过奥特莱斯,中国号称是服装王国,但是全国最大的服装品牌,你说高端的我们斗不过阿玛尼,LV,中低端,统治全球中低端品牌的,体育用品耐克阿迪,普通的服装更拿不出手。如果我们的实体经济不能给力,辅助我们旅游业提升,我认为但就旅游业而论,想振兴难度很大。

      未来的趋势,先介绍四个国内成功旅游业,以企业为核心成功的模式,当然都是政企联合的模式,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有兴趣去做深入的研究,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清华一些地方讲课的案例,我也没有时间展开了。第一个万达模式,现在中国首富是阿里巴巴的马云,但是马云之前有一个房地产商叫王健林,王健林一个重要的860亿的身价,在房地产如此低迷的时期,其中有一个环节跟旅游有关,它叫高端旅游业,跟今天我来的这个地方,很像的一个需求,抓住高端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用现代化的管理,它的文化,它转了三个,第一从传统地产转为旅游地产,二是转为文化地产,再转向现在服务业为核心的地产。华侨城模式,旅游业的人都进过,利用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好声音牛不牛,中国好声音的干爹是荷兰人,中国好声音的原创是荷兰人,《爸爸去哪》原创者是韩国人,所以他用西方的先进创意管理和技术推中国的文化,这好象符合当下政府习近平一个要求。还有一个模式是宋城模式和印象模式,把文化文艺的创作演出和旅游结合。杭州怎么留不住人?总得有一个印象西湖吧,总得有一个宋城实景演出,我们旁边有一个长恨歌演出,这样的一个模式,王潮歌最新的作品《又见五台山》,这个产品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还有一个横店模式,立足于当下影视产业的大发展,往旅游业纵深。我再通报一个消息,文化的粗鄙跟一个东西有关系,抗日神剧,中国每年在横店影视城打死10个亿鬼子,那八路军子弹,一枪下去倒两鬼子,我说这是子弹吗?当敌机飞过天空的时候,愤怒的八路军战士身体还比较孱弱,拿手榴弹往天上一扔,敌机就落了,我说这10亿,后来我查了日本现在国民人口1.2亿,我说这些人从哪来的,早被我们灭了,后来韩国人回答了我,当年日本人哪来的?韩国人拍了一个电视剧叫《来自星星的你》,韩国人回答了我。

      如果我们能够立足于整个旅游业的井喷,加快我们的转型升级,弘扬我们中华的文明,这种文明依然要开放的心态,以游客为中心进行,我相信我们旅游业的明天会更加地美好。在上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1997年崛起两样东西都是我们的灵魂,宫崎峻大家都知道,是日本代表性的人物,他借着金融危机,韩国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叫韩流,我有一个悲哀的心情跟朱老师汇报一下,韩国和日本无比热爱中国的文化,我说你们要不要脸?我跟韩国文化部的官员交流,说你们中国文化太丰富了,你让我点能不行吗?还有一个真伤心的说法,反正你们也不珍惜。最后讲到文化的根本,我去过迪斯尼的总部,我一直想探究一个伟大的文化产业公司,最后变成一个文化旅游公司,它的主题乐园是全球最棒,我想知道它核心竞争力,迪斯尼高管让我先说,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创意,一流的资本,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品牌,你看这马屁拍的到位吧,但他说在迪斯尼的故事中,永远演绎着那样一个传奇,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温暖一定会战胜冰冷,闪亮一定会战胜丑陋,后来他说他的核心竞争力是快乐、善良、真诚、友谊、爱和关怀,我们今天讲中华文明的重构,如果不建立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我们既不能深入人心,也不能完成国家软实力有效地输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后给大家重温一下奥巴马2008年胜选时候演讲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粗浅、很没有见识的交流。今晚我们再次证明了,我们民族真正的实力并不是来自于武力和财富,而是来自于我们理想的力量,民主自由以及永不屈服的希望。中国的旅游产业应该向世界输出大显的中国,大显的人性,大显的国民。

      朱大可:

      我们再次领教了他演讲的天赋,他的关键词是危机和契机,他敏锐地看到了从当下的经济危机,向旅游和文化产业契机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正是旅游业的一个大好的福音。第二个他提到了几个重要的瓶颈,旅游业所存在的有些瓶颈,还不仅仅是旅游业,而是整个中国的体制,中国文化机构,社会结构的问题,包括产业链和人才的瓶颈,第三他提到几个重要的模式,包括万达,宋城,横店这些模式。第四个关键词,我觉得尤其重要的他提出了普世价值,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诟病的概念,旅游产业深入的核心,如果我们不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旅游产业将毫无希望,下面我们有请郭洪钧先生,他是著名作曲家,文创产业专家,在音乐演出领域具有重要的贡献,最主要的头衔是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艺术总监,同时他也有大型史诗景观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他是总策划,编剧。

      郭洪钧:

      谢谢朱老师的介绍,今天来到这里很高兴,刚才听了几位前面的嘉宾做了讲演,朱老师一开始显示他文化批评家的功力,语言非常犀利,但是凡事都有双刃剑,朱老师讲完之后,在他之后上来的两三位属于温文尔雅的,今天这个论坛是文化旅游的思想论坛,实际上王总干事之前跟我做过交流,我们希望这次论坛真正做到文化旅游的思想碰撞,更多的是批评,甚至于像朱大可,我已经听出一些火药味,就是有批判的这种色彩,这个如果要称之为文化思想论坛,一定是要站在批评的角度,这个批评并不是全盘否则,是提出一些我们的思辨,特别是给业界的朋友能够有一种启迪,刚才几位先生,每一位都提到,包括朱大可先生,提到了我们是旅游的外行,我们不懂旅游,我们是做文化的。我在这里想说,如果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我们是旅游外行的话,那么话语权就打折扣了,我认为我们都是懂旅游的文化人。

      旅游从何而来?最初的原生状态,不过就是游离,游走,游览,旅游原生态在最早的形式是生长在文化的厚土积淀之上,就像几千年的先人到处游走一样,徐霞客,他如果没有对天地人,山川河流的这种爱,一种文人爱的情怀的话,他不会游走,他在自己家待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死到终,从生到死,我们今天不必太谦虚,因为我们到这来就是论坛的主人,所以我们不能说假话,如果说假话了,这个会就白开了,上面这么多朋友,特别是石述思先生,挑起一个论坛的小高潮。现在的旅游文化体现了一个多元,特别是我们今天讲的旅游文化,它跟文化旅游还不是一个事,文化旅游是旅游最终的原生的一个本体,就跟前天习书记开的那次关于文艺座谈会一样,实际上它是想让文艺回归文艺或者艺术的本体,觉得走的有点远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游离的有点多了,确实是这样。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引发了审美价值的被肢解,被淡漠,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认识,就包括我们旅游,游什么?看什么?不就是名山大川,和名山大川背后的人文故事,历史的印记,也包括非名山大川它发生的那些文化的传奇和文化的印记。所以我想认知旅游,到底是游什么?这个应该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也是我们今天想讲的,就是我们现在面临这么一个市场经济的大潮,人们仿佛已经茫然了,只知道放假之后,赶紧离开这个一天都不想待的城市,可能在这个城市受了很多委屈,吃了很多苦,不愿意再待着,要放松,要撒野,要离开这块令人痛苦的地方,暂时的到另外一个不晓得什么地方去放松一下,去放纵一下,去放肆一下,这是今天旅游者急功近利的一面,可以理解。就包括我,我也是在能够有钱的时候,当然我跟石先生有一点很相似的地方,我们很自由,能够把握自己的时间,我们利用这点时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确实有一种放松,甚至想放纵的这种心态,说的有点远了。

      我今天想讲的是这么一个主题,我刚才反复想,是不是要调整这个话题,我们今天中国文化旅游的思想论坛,能够拉到文化,能够拉到文化旅游,能够拉到文化旅游思想这方面去。当然,批评要有理有据,我们谈谈文化旅游,尽管有点形而上,但是还得谈。现在有一句俗话,这个话都说烂了,说没有文化真可怕,还有一句,搞旅游的没有文化可怕致极,为什么?我们到这么多地方去,感觉旅游缺的就是文化,不管是从事旅游的人还是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普遍都缺文化,这是我的认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的联姻使文化和旅游业实现双赢,并实现一个新的产业叫文化旅游,在我们国家文化旅游和旅游产业,由于我们国和别国的国情不同,把旅游业相当的一部分,划归到文化产业,或者文化创意产业,这个在我们国家政府的界定里面,统称为文化产业,所以文化部有一个司叫文化产业司,实际上管的并非真正文化产业的产业主体,它不过是在文化产业的架构上,或者科学的划定上叫文化产业司,实际上文化产业包含了很多,里面有很多内容是属于国家旅游局的,有一些内容是属于工信部的,有一些内容是属于广电总局的,所以说这个文化产业应该是一个多元的,是一个综合的业态。

      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型的综合产业,它的关联更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大,具有生态型可持续性高附加值的特点,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最具影响力的朝阳产业,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文化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化旅游因其特色而受到各国的关注,文化旅游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追求文化的享受也成为旅游者的风尚,由此可见,文化旅游的前景无限,前途无限,这段话是很多地方都有的,并不是我说的,为什么我要一串把它念下来?关键是给后面的话做铺垫,但是面对中国文化旅游的客观实际,却让人难以乐观。一面是形形色色,自卖自夸,愈演愈烈的文化旅游悲喜剧,另一面是精神内涵空泛,审美价值迷失,投资智慧匮乏引发的,一面是按购买力评价,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另一面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贸易逆差国的事实,旅游贸易逆差超过了差不多一千亿美金,中国旅游业的现状令人堪忧。

      我今天想从三个方面讲一讲我对文化旅游的认知,第一个就是精神内涵,第二个就是审美价值,第三个是投资智慧。究竟是什么原因拖了中国旅游业的后腿?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现如今国际游客不敢来,国外游客往外走的微妙契机。一,文化旅游的精神内涵,也就是中国旅游的软环境建设。大家都知道,文化旅游其实就是人们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和目的的行为过程,就是我刚才讲的,游历、游走、游览,泛指鉴赏异地异国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使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旅游,叫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要充分展示旅游景点的精神内涵,感染游人,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和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我的专业是艺术家,是一个作曲家,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我跟旅游文化也有过很深入的交集,我的一部分时间就是做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园区的这种架构或者叫策划。另外一方面,来创作一些旅游演艺的作品,在这插一句,文化旅游里面现在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这是我们国内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的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或者知名的,甚至是非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都有一台或者两台为了整体营造旅游目的地文化氛围的剧或者节目,比如桂林《印象刘三姐》,比如承德《康熙大典》,比如华清池的《长恨歌》等等,多了,几乎著名的景点,特别是一些以自然和人文景点结合的比较好的,都有过这样的演出。(此处介绍了王潮歌情景剧《又见平遥》剧情,略)我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就是文化旅游的精神内涵,精神内涵是重要的,我们去故宫,是看故宫的建筑吗?是看999间房屋吗?不是,一定是看它里面的东西,但是你真正是看里面的东西吗?也不是,看里面东西背后的那些故事,那些历史的遗迹,所以我说精神内涵是重要的,我感觉现在我们的旅游,特别是文化旅游,太缺乏精神内涵了,没有这样的精神内涵,所以吸引不了人,所以为什么中国的游客到法国,逛完了卢浮宫流连忘返,到美国纽约看百老汇赞叹不已,觉得不虚此行。可是有几个中国的旅游景点,能够给人带来这样的感受?都是匆匆忙忙的人挤人,可能有的导游还给你莫名其妙的添油加醋做点解释,是不是真正体会到一个旅游景点带给你的这种那种欢乐?你乐从何来?乐就是它的文化内涵太深厚,文化给你带来的享受的滋养,你才觉得不虚此行。

      今天确实是时间有限,第二个我要讲的文化旅游的审美价值,为什么要讲审美价值呢?中国旅游是天地人情节,实际上好山好水好心情,就是逛了好山,逛了好水之后产生的愉悦心情,就是享受,实际上我认为就是天地人的一种情节,这是一个审美才能产生的结果,这我引用叶老先生一段话,他说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和审美的一切心态,实际上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也就谈不上什么旅游了,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旅游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比如你的风光欣赏,休闲娱乐等等,以愉悦心身,增加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对文化旅游的审美价值,继续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也从审美文化角度予以探究。我认为无论文化旅游的思想者还是管理者,无论文化旅游的从业者还是亲临者,对于文化旅游的审美价值的理解,均应保持较高的水平之上,否则没有对审美价值的理解和认知,旅游也就索然无味了,精神享受也就不存在了。现如今中国游客成为其他国家竞相争夺的,外国文化旅游审美价值已把中国游客牢牢吸引,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时候外国游客成为中国文化旅游餐盘上的重大蛋糕?什么时候中国文化价值牢牢吸引外国人,什么时候中国旅游成为国内经济真正的支柱产业。

      我再用几句话,把文化旅游的投资智慧,也就是中国旅游的可持续业态讲一讲,这个我不想讲太多了,实际上也就体现了我们这次文化思想论坛的一个焦点,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应有的文化投资的智慧,眼睛不能只盯着投资回报,不能只顾其经济效益,而使社会效益缺失,应怀有一份中国文化精神和历史的责任担当。·从文化旅游投资项目的运营实践中不难看出,根植于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时尚与传统相结合,旅游文化品牌自然风声水起。我前几天去了袁家村,非常好,袁家村是我70年代末,我曾经在西安上学的时候,经常去的地方,那是文化革命期间学大寨的一个样板。好多年没去,我第一次,出乎我的预料,就是一个65户人,268口人的一个村庄,我们那天是星期二去,据说星期天一天能去好几万人,我们那个星期二已经人满的人捱人了,他用小吃一条街,最有代表,他几乎把西安或者关中所有的小吃,我在西安生长了30多年后来到北京,我对西安,我在钟楼底下长大的,但是我觉得他把关中的小吃几乎囊括了,而且没有一家是粗制滥造,都是精工细作,味美的很。而且没有一家重样。三是物美价廉,这个让人没想到的,再一个还有一条相对时尚的茶歇的一条街,茶歇的街有一个著名的品牌酒店,叫左右客,也居然在这条街上,还有酒吧一条街,有点像北京后海的一个缩影。再就是农家乐,你可以进到饭店里面吃,还可以住在那,就是这么一个,我把它叫文化旅游的集成,我觉得北京有一个古北水镇,我也去,我大失所望,为什么?首先进门要80块钱门票,让我太不理解了,你这个算景点吗?你还收人家的门票,进去以后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一个模拟的水镇,这个水镇跟南方的水镇比起来也没法比。文化在旅游里面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文化,有文化和没文化绝对不一样,谢谢大家。

      朱大可:

      他是非常有激情的,他对旅游感触也是非常深,他说的关于精神内涵和文化演出的案例很有意思,怎么样让这个观众,或者是游客跟你共同体验一个特别的情境,而这个情境是终身难忘的,你去了以后还想再去,这样的东西在中国实在是太少,我们如何进行打造?我们真的处在一个低级阶段,我们什么时候让自己的旅游产品升华?更重要的是我们研究那些走在我们前面西方的先行者他们的经验,我们对他们真的还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他们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当然,也有一些本土的经验,也是做的相当好。我们就应该从这里来发现,并且加以发扬光大。最后一位文化学者是冯原先生,我们都很熟悉,他是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既是文化批评家,同时也是设计师,他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他同时也是广东省美术家机构理论委员会的委员,现在我们请他来分享他对文化旅游的心得。

      冯原: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尽量简短,我虽然不是做旅游的,但是旅游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和对象,因为我们做文化研究的人,事实上我想更多研究视觉文化,我们都知道旅游业有另外一个词叫观光业,就是对某种特定的风景和风光进行观看,这个观看本身是我感兴趣的话题。

      简单来说,旅游在西方有一个原出的文化模型,就是伊甸园,亚当夏娃逐出乐园之后,人类就获得了回到过去那个完美乐园去旅游的文化模型,东方也有类似的文化模型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桃花源到了一个异域的时空,我们希望离开现在,到他者的时空中去,这构成东西方对旅游的一个基本的想象。回到现在看看旅游的特征,我们发现今天的旅游,其实是现代性所创造出来的,旅游必须是到它处去,它跟交通有关系,到别的地方去,另外它要跟纯粹的观看有关系,这个观看不具备其他的目标,仅仅为了体验和观看。我看了这个宣传画,这个骆驼队,在前现代社会里面,很漫长的历史当中,旅游是非常稀罕的,绝大部分的出远门的,去远方的活动都是跟商业贸易有关系的,它是一种追逐功利的活动,有一些很少的人,像马可波罗这样的先驱者,他给我们带来了最早的游记,他记载了一种旅游的观感,但那是伴随商贸活动之后产生的旅游服务产品。真正的旅游是现代性的产物,19世纪中期以后,现代性的社会才提供了一个关于旅游观光的一整套的东西。所以我们比较把我们起点放在19世纪中期,我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它有一个标志就是1851年伦敦举办的大英博览会,大博览会,以博览会的形式创造了一个观看和展示的场所,另外当时先进的火车可以带来大量的游客,今天最早的旅游的旅行社,第一个旅行社的出现,是英国的一个库克父子所成立的一个旅行社,他把英国各地人通过火车运大伦敦去,创造当时的一个旅游奇观。我们讨论一下现代性创作的旅游,依据我们如何观看世界的一个基本的结构。这个结构由三种人所创造,第一种是探险家,第二种是人类学家,他到他种文化到其他文化中去。第三是生物学家,探险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创造的一个结构是不扰动另外的世界,由次带来三个成果,一个是生物学家带来的动物园,一个是人类学家带来的博物馆,动物园是把自然界的动物,把它集中在一起,让你去观看,博物馆是把我们人类文化不同的样本把它集中起来让我们去观看,另外就是博览会,博览会把我们最新的文化,把它汇聚起来,也是让我们观看。所以观看这么一种现代性的发生,其实最终创造了一个观看的两分结构,也就意味着我们把生活世界和观看世界相分离。我们从来不看我们的生活,我们只看我们认为希望去观看的东西,那就是今天所谓景区的来源,什么叫景区,景区是一个被分离出来的纯粹观看世界,我们不生活里面,我们去看它,但是回到我们生活世界中我们什么也不看。这个两分法就是现代性所创造的。

      依据这个两分法,我们创造了中国式旅游结构,中国承接从西方过来的现代性,我们也把一个原初的现代性结构,东方西方和现代传统,把它转移过来,复制为我们中国人自身的观看结构,我觉得可以把它分为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东部观看西部。第二个特征是都市观看乡村,第三个特征是欲望观看纯洁,第四个特征是现代观看传统,这个观看的二元结构,其实广泛的存在于我们对旅游的塑造,由此而产生的所谓的体验和感受,就是我们要分析的,所谓的文化,在这个现代性的两分结构所创造的旅游观看的方式里面,我们也能看到一个特征,其实现代和传统,都市和乡村,其实是互为竞相,我们讨论一个西部的旅游,比如讨论云南丽江和大理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东边有一个上海作为一面镜子,正好和它构成反向,雪山的纯洁,都市的欲望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观看关系。这就意味着我们所有观看都被旅游业一网打尽,我们获得一个今天发展旅游的深层的文化结构。今天我着重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对这个文化结构的发现和捕捉。

      几年前我在研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我们知道国家地理杂志就是对生物、自然探险的一个最权威的杂志,我曾经从1906年国家地理杂志一直看到1946年,我关注了国家地理杂志对中国的报道,将近几十篇的报道中,我得出西方观看者对中国20世纪早期的观看结构,这个结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有一个东部的中国和一个西部的中国,这两个中国在西方观察家看来是分开的,我们从来不看边疆,东部和西部是分离的,而这一过程在20世纪的下半叶,随着到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进入到了一个真正的旅游观光的时代,一个所谓的后现代时代,纯粹观看的时代的到来,这个结构不再存在,今天我们重新获得一个新的结构。过去20世纪初期的那个所谓的两个部分的中国,一个所谓东部中国和一个西部中国,今天被一个观看的十字轴所取代,这个十字轴通过版图上直接画一个十字,一个是纵向的,一个是横向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在横向的轴上面,东部上海和西部的高原雪山,我们创造了一个观看的基本的想象模型,就是当我们由东往西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雪域高原,纯洁无欲望的生态雪山,我们往东看看到上海外滩,那些过去被革命定义为殖民主义的,今天变成我们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从南北轴线观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历史在北京,呈现出一个我们共同的民族的机体,那是我们拥有的,永久历史的一种北方式的表达。我们再往南边看,我们看到深圳的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我用几个词总结对当代旅游的发现,我们今天在重新塑造中心,深圳就是一个以观看旅游来重新塑造的新中心。同时我们也在重新塑造边疆,过去去发现云南丽江已经过去,今天有大量的驴友,他们奔上了西部的探险之路。同时我们也在重新塑造传统和历史,我们看到各地的景区其实都采纳了不同的方法,来重新去复原和表现历史。

      最后我想这一个结构能告诉我们,我们实际上在旅游中创造文化,而事实上所有的旅游结果,其实都作为一种文化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去,对于这个反思,其实是对于我们今天讨论旅游的文化以及相关的思想有所启发和帮助的。

      我说完了,谢谢。

      朱大可:

      冯原老师我们要表扬他,终于拉回来一点时间,他用最简短的时间说出一个最重要的,今天整个下午的一个最重要的文化模型,我认为这是特别有价值的,值得旅游业拿来作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核心的对象,他讲了一个所谓中国式旅游的观看结构,东部观看西部,现在观看历史,都市观看乡村和欲望观看纯洁,这四大观看,互相地观看,构成了一个不仅是空间上的十字,还有地理上的十字,这个非常好。

      现在直接进入第二个环节,就是旅游界嘉宾的对话。

      主持人:

      现在有请知名旅游企业家、陕西华清·爱琴海国际温泉酒店总经理石小娟女士;著名旅游经济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北大博雅方略研究院院长窦文章先生;著名设计师、文化批评家、中山大学冯原教授;知名旅游企业家、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庄莹女士;著名策划人、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策划总监白玉奇先生;著名规划师、美国AECOM中国区旅游与度假规划总监廖仲仁先生,本环节交给冯原老师主持。

      冯原:

      由我来做一个临时的主持,在座的都是跟旅游业相关的,而且应该都是资深的旅游业的人士,要围绕着刚才我们一系列的发言所产生的话题,我们可以在此做一个相对深入的讨论,也可以带着你们个人的一些看法和经验,从石总开始。

      石小娟:

      非常感谢,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也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明一个,作为一个旅游的从业人员,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一直在呼吁,我们还是静不下来,不要只盯着金钱,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以一定要把文化的根基,至少在我们这一代要有所传承。我只举一个例子,我觉得文化应该如何产业化?我2014年开人代会时和一个人大代表住一个房间,我们在写一个议案的时候,文化的产业化,一个女高音歌唱家,她说到文化产业化非常纠结,人要媚俗,不媚俗没有收益。我曾经听过一个音乐会,我觉得那真是一个盛宴,我们做文化旅游的,其实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的赚钱,应该是在文化的前提下,赚钱作为我们的副产品更好,如果一切以赚钱为主,如果文化景区以赤裸裸的赚钱为前提,那么明目张胆,那么不择手段,我们这一代人真是辜负了这样的历史使命。我们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就说这个酒店建造今天为止,我在很多地方都是很纠结的做到今天,有时候在想方设法渗透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所有的股东用经济指标杠杆衡量我的时候,又非常非常地苦恼,所以这也是我们从业者的一个悲哀,也是从业者的一个烦恼。我们希望呼吁我们的政府,以及我们所有的相关的能有话语权的这些人,能够把这个文化旅游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考虑。有时候我也替我们从业人员说两句,有时候无奈,经济指标逼着我们,但是这个前提下我们要冷静的思考,尽管有经济指标衡量,我们也不要失去我们的良心,我们为子孙后代做了什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了什么?认真地思考。

      冯原:

      石总刚才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一个两难困境,就是文化和经济,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简单说就是挣钱当然很重要,但是文化更重要,在这个关系里面,是挣钱为先还是文化为先?石总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就是应该诱导性挣钱,而不是强行的为了钱挣钱,这个就是应该把文化产品给公众创造出来,这个大家心甘情愿是因为文化为经济做出贡献,这是今天从事旅游业共同面对的一项原则。接下来有请北京大学教授窦文章老师。

      窦文章:

      谢谢主持,谢谢大会的组织者给我这样的机会来讨论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些现象,我也是和西安很有缘,我84年在西安读大学,西北大学,那时候到处考察,做规划做项目,都是非常认真严谨的,后来到了北大,我93年到了北大,然后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感觉就是,我们做项目,许多老师去做这一个项目,大家不惜代价的慢慢去做。现在我们做规划,我是2001年正式组建公司,进行旅游文化方面的规划,就是北京大学博雅方略,是校办产业,每年有一百多个案例,现在做规划,我感觉做的比较急躁一点,一方面规划团队的急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更急躁,半个月拿出规划方案,所以说这里面有一些这样的过程。通过这么多年,我记得在广西桂林周边,当时北大教授去做的桂林的一个发展规划,后来又做了洛阳的发展规划,组织吉林省还有很多地方,贵州的一些规划。从这么多年的规划当中,对于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我作为学者,总结了文化旅游规划界的一些做法和现象,我大概归纳了几个方面,抛出来让大家思考,我抛砖引玉。

      第一个,对地方文化的盲目乐观和熟视无睹,这是我们做规划、做旅游、做文化的时候就发现,有些地方官员或者地方的同志们,常年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所有自己的地方文化高的不得了,全世界第一,要求规划单位要做到什么什么。但也有一些地方文化,他熟视无睹,常年就那样子,并没具有独特性,这个时候需要挖掘,所以第一个盲目,我觉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熟视无睹,所以这个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文化旅游工作者,站在游客的角度上去思考,怎么能够把一些地方文化挖掘梳理,这是第一个矛盾。

      第二个,我们怎么能够平衡守墓者和掘墓者的关系。我们看到的万达和曲江,还有华侨城所有的开发,有好的一面,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第三个,文化长期性和经济发展短期性、特别是政企短期利益矛盾怎么处理?这个我觉得是一个艺术,从科学是讲不通的,有些地方官要政绩,这里面长期短期的矛盾是我们要考虑的。

      第四个,一般的地方文化,我们上下五千年,许多的地方文化可视性是比较差的,它开发的难度比较大,投资也比较大,与市场有矛盾。可能自然景观的开发,这个相对容易一点,文化的这种开发层次,和我们消费者,尤其现在80后,90后,文化的观光为什么这么热?而开发的难度这么大?因为他对地方文化的感知,对于一个外行或者不成熟的低层次的观光者,这个事情是矛盾的。

      第五个,文化的一致性和移植性,文化是有惰性,它在这个地方沉淀了几千年,上千年,这个时候你要创新一些外来文化,就容易产生一些冲突,现在我们主题公园的做法,工业化手法,做了很多创新,复制一些大规模的建筑,怎么和地方文化的融合?这个我觉得也是度的问题。

      第六个,商业模式的问题,文化开发,文化旅游的开发,单卖门票也是无奈的选择,我们对门票经济并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批评,多种经营,综合体类型的发展和专业体发展本身就是矛盾,就像企业发展也有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矛盾,像华侨城那就是专业化。这里面哪个好哪个坏很难评判。

      第七点,文化开发的社会责任问题,万科是多方合作的开发,万达是非合作的,这里面由于企业定的一些模式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讨论这么多,文化和旅游开发当中思考,我们走的太快了,我们要停下来?干什么?让灵魂跟着我们的脚步,谢谢大家。

      冯原:

      谢谢窦院长,博雅研究院是旅游规划研究院,中山大学也有旅游专业,南北各有一个重镇,中大在这方面保老师在这方面也是很有影响的。窦老师讲了几点,内容很多,旅游今天就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验,全球化带来的结果又是趋同,这种趋同对于地方文化和旅游的结果,又造成了某种干扰,如何评判这个矛盾,通过旅游维护地方文化的特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专业的,也是窦老师从旅游规划的角度提出来的问题,非常希望大家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探讨和思考。

      下面我们有请知名旅游企业家庄莹。

      庄莹:

      我这次是诚惶诚恐在最后一个季节,奔命完成今年经营任务的状态下,今天难得有一下午时间听各位老师顶层思想和观点,很受启发。在今天各位老师讲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就是天天忙着完成任务,曲江文旅是一个大型上市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西安目前占游客1/4时间的旅游地,都在我们的管理之内,我们有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这样的智力服务机构,首先对内做一些集团的项目,有酒店管理公司和旅行社联盟。刚才各位老师提到的今天旅游业出现的乱像和表象,我都有很多的思考。我们一直在力图避免,但有的时候很难完成避免的一些事,在这个痛苦经历当中,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不仅文化旅游业,所有的行业都在经历一场巨变,这对每一个有良心,有认知,有作为,有追求的行业内的人士来说,其实都是一场痛苦的过程,因为你要顺应这样的一个时代的潮流,你又想去保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所以在这个平衡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融合更多的相关的行业领域,因为刚才王总干事也提到,这个对我非常有提醒,毕竟我今天才突然意识到,其实旅游产业也是像医疗和教育一样,是一个全民产业,因此根据各位老师刚才提出的一些意见和想法,我其实想从一个旅游企业机构的专业人士角度做一些呼应和回应,以此来呼吁更多的像老师们这样的高端人士和跨行业的优质人才,都能够共同关注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都能够大家跨越融合,去让这个产业更加健康。

      从这个角度,尤其是石老师提到的关于产业链的瓶颈,制度的瓶颈,普世价值观的要求,李老师说的空间和内容的变动关系,和郭老师说的审美共鸣、冯老师的二分法关系,我们研究院叫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我们一直在持续思考,什么叫文化旅游?文化可以被旅游所利用的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我一个做旅游的感受就是生活方式,就是以生活方式为核心吸引物的方式,或者旅游运营的方式,对于做文化旅游项目和产业,到今天为止,我就认为三个核心的关键词,一是生活方式,二是生产方式,三是生态环境。因此作为旅游机构,旅游人或者旅游开发运营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从业人员来说,我们从良心出发,从思想的高度,从这个从业的角度,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生活方式,创意生活方式,我们去提升和升级产业生产方式,以及最后我们共同地对自然保持敬畏,尊重和保护我们的这个生态环境。

      最后我总结一下,今天中国的文化旅游行业,就是处在1.0、2.0、3.0并存时代,1.0是观光旅游,2.0休闲旅游,3.0是度假旅游,这样三个时代并存的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存在一些奇葩,或者在这个行业里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要以包容的态度来看待这样的一些现象和这个过程,可能是这个过程必须经历。也是各位相信中国的文化旅游行业,其实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是有理想有追求,是非常想让这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的。同时,也真的是呼吁大家能够有更多的优质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当中,让这个行业能够突破产业链的瓶颈,制度的瓶颈,能够让普世的价值观更广泛地去传播,谢谢大家。

      冯原:

      谢谢庄莹,她提到她所在的曲江文化旅游公司,任何游客到西安来,1/4时间归他们管,意味着我们在西安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1/4的部分由曲江创造。她最后给了三个关键词,旅游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其实我们想好的旅游就是重新的提升和塑造这几个关系,最后庄莹院长代表业界呼吁,我们相信业界所有人都是满怀热忱的,我们都举双手赞成。接下来有请著名策划人,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策划总监白玉奇。

      白玉奇:

      大家好,陕文投是陕西省政府直属的一个文化企业,是六个板块,六个板块其中之一的是文化旅游板块,这个板块,总的资金量占到70%以上,所以这个板块比较大。我的理解就是,我们是做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做园区,做小镇,所以我觉得这个文化园区和小镇,我之前做电视的,做一个栏目叫《开坛》,做了十年,我觉得它们都是一回事,就是个平台,这个平台就像话筒一样,你给它什么它就变成什么。

      旅游产品就像一个平台载体,我们往这个平台上放了什么?它体现我们的责任,体现我们的良知,体现我们对社会的态度,体现我们的人文价值。在任何一个地方,你拥有话语权了,你能讲什么样的话语,这就看你的思想文化了。

      我现在做策划的项目叫欢乐东方城,又叫欢乐东方文化城,它原来的名字叫东方帝王谷,是个主题公园类的项目,就是以陕西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用迪斯尼的表达方式作为语言,用迪斯尼语言来讲中国故事,我们特别想做这么一件事,因为我们陕文投的企业宗旨是让陕西文化走向全国,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又特别地厚重,特别地破碎,特别地地下,又特别地古老,这些文化资源如何能让它成为能够奉献给世界的一个风景呢?我们就选择了迪斯尼这种表达方式,但是我们又不愿意做一个一样的迪斯尼,先请美国人来设计的,设计的方案我看了之后,我第一个发言的,我说我得首先说一下,我们陕文投要做的是用迪斯尼的语言讲中国故事,我们不是做一个迪斯尼的西安分店,他没有这个意识,他特别不符合冯原老师讲的观点。我们这个想法说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做起来就非常难,我在这负责项目的文化策划,最后觉得这个老外做不了这个事,得咱自家人做。

      又请了一些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他们又遇到新的问题了,说把中国故事说清楚,而且证据充分,但是它如何欢乐起来?现在就遇到好几个问题,特别难,特别不容易,我现在就请在座的各位朋友,各位老师,能够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多多帮助陕文投,解决一些特别难的问题。首先我们就遇到了人类共同价值观这个问题,就是在我们的文化资源里面,提出来哪些东西放在这当我们的内容,很多的东西并不是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你比如说我们的孝道,孝道里面包含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屈从,顺从,带有很多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这么一些东西,这个东西该怎么处理?比如说义字,关公能出卖张飞吗?在理性的法制的当今社会,这它不符合价值,它也是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处理?我们如何在我们所拥有的这些民族文化里边,能够寻找到人类共同认可的这些价值把它表现,我觉得这是这个思想文化论坛应该探讨的事。第二,我们的文化特点,我们的历史文化很沉重,很温柔敦厚,但是迪斯尼的这个语言是欢乐的,它是欢乐的,轻松的,这个问题,这个文化特点,又如何去处理?第三个,艺术资源问题,在美国看他们的迪斯尼,大量的音乐从欧洲来,欧洲的神话故事,童话这些这么好的资源,我们数来数去,觉得《西游记》还是不错的,但是一查中国做西游记的做有四百多个项目,死了很多,大部分都死了。你特别难以寻找这些资源,我们要做的符合我们意愿的,又是符合我们文化的,又要社会所认知,所喜欢的这样一个东西,的确是非常难的。

      (白总的发言引起现场讨论)

      郭洪钧:

      为什么要选迪斯尼的艺术展现形态做中国的故事?

      白玉奇:

      我们认为迪斯尼的表现方式,在全世界最风行。

      郭洪钧:

      迪斯尼如果真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欢乐,那就请迪斯尼来。你看万达的汉秀,万达马上要搞一个25个亿的汉秀,那是一个超大型的。

      王琪:

      项目形式是西方的,但是内容能不能呈现中国内容?白老师问题是如何用现代旅游业的手法体现传统中国文化,下午石老师和朱老师都说过普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普世价值的东西才被大家所接受。

      郭洪钧:

      这个园区是做给谁玩的?是中外人都要玩,中外人如果都要玩,这个口味的调剂是难上加难,这是第一。第二,如果要请迪斯尼的团队,迪斯尼的团队是非常棒的,他们一定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技术不成问题,艺术也不成问题,就是讲故事的方式,就跟我们看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你觉得好吗?有的人觉得挺不错,但是是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种值得传承的东西?我们还是有点不甘。

      白玉奇:

      我们也看了很多,也看了中国做的很多中国内容的主题园区,但是我们觉得山寨版的东西还是弱了很多,力度不够,它的欢乐程度也不够,中国这种严肃的东西,如何我们在里面提炼出来欢乐和迪斯尼语言,进行非常合适的对接,而不是一个生硬的对接,这些其实操作起来,真正坐在这找一堆人和美国人坐下来探讨这个事的时候,这个难度很大。我们现在和美国人,和迪斯尼香港负责人,加拿大的公司,还有台湾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非常广泛的探讨,但是还有问题。

      郭洪钧:

      主题乐园本身就是一个难点,选题选材是一个难点。

      朱大可:

      迪斯尼是有一个过程的,它先把故事编得已经家喻户晓了,已经在民间有广泛的生命力,它有很成熟的几十部,甚至几百部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迪斯尼乐园,而我们是一下子大跃进,你跳过了这个过程那当然是相当困难。

      窦文章:

      白总的困惑,嘉峪关那个地方有一个方特,大家觉得把方特这样的主题乐园放在嘉峪关,投了十多个亿,后来方特正在规划建设阶段,大概明年10月1号开园,是这么一个东西,有一半是知识产权主题园区,另一半是自己研发的,找自己的研究院研发,而且设计的专家都是小孩,比如我这个主题是为儿童的,我们就请一大批17、18的儿童来设计,我觉得有一个需求的感知的差异,孩子喜欢什么?可能和专家所倡导的东西有启发,要让孩子们来做设计,北大很多创意的,拿到风投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小孩,让这些人做能做成功。

      冯原:

      白玉奇老师掀起我们对话的第一个高潮,因为白老师的这个话题非常具体,也非常热烈的开出了各种药方,不同的对策拿出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个比较简单的一个结构,或者一个深层次结构入手,它就是一个自我和他者的问题,白老师不断讨论我,我们。当说我和我们的时候,就是用自我的这一套文化体系,它就面对着一个他和外部,全球化来看,就是中国和中国之外的世界,一直产生这样的命题叫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走向的那个世界究竟在哪里?迪斯尼的成功,是因为它一种文化本身获得更大的受众,也就是取消一个内和外,所以迪斯尼没有内外之别,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反过来去学习和思考。白老师提出一些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当它转换成一个现代化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价值观上碰到了问题,王琪老师说到普世价值,不能把它分成东方和西方,甚至南方和北方,普世价值就一种。

      郭洪钧:

      当东方和西方相遇,一定是不一样的,实际上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有人说的更过分,说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是伪命题,中国文化走出去了吗?我每年都带团,根据没有走出去,我建议你们看一个剧,带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色彩,就是港中旅搞的《功夫传奇》,在北京每天演两场,我上个星期三看过一次,演到六千七百多场,它就是一个多小时的剧场的演艺,外国人对中国第一个了解的是功夫,这个剧从开始把功夫所有形态都改的非常好看,也不繁华,投入也不是很大,从开始就用英文解说,给老外看,港中旅已经把这个剧带到美国,买了美国的戏剧院线,在美国已经演了三千多场,这是中国文化唯一走出去的。我们的菜单上吃的洋人的菜,但是洋人的菜单上没有中国一个。我们没有一个芭蕾舞像天鹅湖一样,这就是文化的悲伤,能走出去吗?用什么东西走出去,这个是关键,不是洋人说了好就好,洋人不错我们要学习洋人,刚才冯先生说的我特别赞成,要反思,没有内容一切全无。

      冯原:

      讨论的非常热烈,因为明天还有一场关于具体的旅游案例的对话讨论,所以我们下面再请今天这一场对话的最后一位廖仲仁规划师谈谈。

      廖仲仁:

      感谢主办单位让我受到很多思想冲击,我代表一个美国公司来的。虽然美国对迪斯尼也是批评的,它是欧洲文化的山寨版,看迪斯尼的故事全是欧洲的故事,真正代表美国的是环球影城,代表好莱坞,那个是很好玩的一个过程。今天不是主题乐园的研讨会,这两个又是我们很重要的客户,所以我不多说。

      另外一个角色,我是从台湾来,来看这边的发展,有不同的观察的一个角度,我也想分享一下,首先我要讲到说,从我们这个规划公司,可能不是代表旅行业者,或者旅游业者,更多是调和的角色,我进来大概6年多的时间,我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文化资产很丰富的地方,最怕带来旅游所产生的破坏,没有文化资源的地方,一直希望旅游可以进来,甚至移植一些文化,但是又担心文化的扭曲,今天很多的命题,好象我们的旅游没有文化的魂,事实上我就不断在想,很多国家和地方是怎么打造的,大家经常说那个地方很好,为什么我们的旅游发展成急功近利,我们要做很好的文化的策划等等。里面我有观察到一个点,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就举台湾的例子来说,如果大家去过台湾,你们觉得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方,都是旅游最好玩的地方,它特色很强。大家喜欢去夜市,为什么里面有一个很结构性的差别?在台湾以地方文化为主体,由它意识到要导入旅游,然后产生旅游的价值。在大陆我常常看到,是以政府为代表的旅游业和地产商为主体,请你要把文化的元素导进去,这是一个主体性的差异。

      我就在想,从文化的角度看,地方的人士搞旅游的难度绝对比较低,因为你一个外地的或者企业理解你的文化,那是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这其实是很难的,所以我是觉得,不管是政府或者一些大的企业,也可能会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把这个主体角色颠倒过来,是由文化的人士邀请旅游的人,来把文化旅游打开,而不是旅游的人士找两个文化专家,来做旅游的这件事情,它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这个主体性还不容易被破坏。明天我要分享的例子就是台北故宫,陕西博物馆和北京故宫,都是资源最丰富的。大家并不了解,从06—08年这一段时间,台北的故宫,它原来是一个展示的地方,现在它展示有一个很大的效益,它不仅代表文化产业的发展,它也带动很多文化家旅游的创意公司的发生,这个我明天会分享这个经验,它从一个很被动,被观赏的角度,它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甚至旅游业,甚至国际贸易的发展,或许明天我们可以好好想一下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西安谈最有意义?因为西安有兵马俑,有陕西博物馆这些很重要的文化资产管理单位,他们有没有在西安旅游业中扮演一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带动文化旅游核心的功能?如果有,我相信大家也不用担心文化和旅游找不到平衡点了。因为由他们为主体来带动的话,基本上我相信那个主体故事不容易扭曲,而且创意性很丰富的,这个明天再谈,不再延伸了,谢谢主办单位给我这个机会,今天收获真是太大了,也学到了很多。

      冯原:

      谢谢廖仲仁,西方文化中被区分成欧洲的、美国的。格林童话可能看成欧洲文化的一个翻版,随着观看主体的变动产生很多的差异,如果我们不换位思考的话,我们很难察觉这种变动,我们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员,我们要了解文化的东西,还是要多去做换位思考,这个才有可能相互的做更多的沟通。另外,廖仲仁规划师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看生活世界,我们只看卖门票的观看世界,但其实台湾的经验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我们今天还是要把一种生活方式变成观看对象,只有这个东西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而不是那种把一个假景区造出来,再塞一个文化进去,像调味料一样放进去,最后结果是不可能持续发展。来自台湾的经验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时间关系,今天各位对话非常精采,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王琪:

      明天上午在山水茶园进行文化旅游精品分享会,我们邀请到了四位业内的专家,对于他们多年从事的工作,以及曾经做过的案例,去给大家做一些详细的讲解,时间相对于今天下午而言会充分一点,也希望在座的朋友明天继续参加。

      我想今天下午的讨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觉得还没有十分的、充分的展开,非常地遗憾。但是我能感受的到我们今天所有的、无论是来自于文化还是来自于旅游两大领域的专家,都在努力的做着同一件事情,就是在呼应着主办单位所出的命题,就是如何找到旅游的魂,旅游与文化是什么关系?观点我在听的过程里面已经感受到了,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这个也正是我们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我们的思想论坛就是要进行思想的碰撞,应该说当大家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念在这个场合进行争论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会稍稍地进步一下,又离真理进了一步,这是我们的理念。

      我们今天的这场对话,最重要的是将产生一些我们宝贵的观点和思想,这些思想,它的宝贵性,就像我们讲什么最可怕?没有思想最可怕,文化人没有文化最可怕,做企业什么可怕?没有钱最可怕,我们想做旅游,我们一直探讨文化旅游,没有思想同样是可怕的。我们这场论坛,是在当前中国旅游产业一种大发展状态下诞生的,大家可能都知道,这几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资本的涌入的程度,爆发式的增长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今天这场讨论,应该说算是一场反弹琵琶,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是提出的很及时的。也许今天我们开的这个话题,在未来我们还会有多次的讨论,努力的把我们这个思想论坛,建成我们行业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的一个论坛,为今后中国旅游产业的正确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是为了给那些可能已经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迷失的方向,或者沉醉在一些不该有幻想的人,给他们提个醒,我们同时要为业内优秀的那些企业,他们所做的一些好的项目,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也要给他们鼓励和鼓掌。

      感谢所有在座的坚持到现在,一直到最后都在听我们今天讨论话题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文化旅游业的理性发展和正能量的建设批评、呐喊和做贡献。接下来我们安排了一个晚宴,会议出席所有的嘉宾和代表,邀请大家共同出席,谢谢大家。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