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行业研究 >

      建筑艺术能为旅游做些什么

      著名建筑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副院长李翔宁教授在中国(爱琴海)文化旅游思想论坛上的发言实录(节选)

      今天我想讲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建筑和文化产业可以成为旅游的一个热点。旅游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严格的说,旅游这个概念可能是现在中国人比较爱谈的,我觉得高一个层次可以谈到休闲和度假,再高一个层次,更细更细的各个专题,在休闲和度假之上,文化的体验也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旅游的资源,尤其中高端的旅游。今天我们朱老师也谈到了,中产阶级或是更高的、有钱的这些阶层,他的旅游的目标已经不受通常意义上的旅游了,休闲度假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体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愿意到欧洲去,现在在欧洲之外还有南美洲还有非洲,这些更有探索精神的一些地区去旅游的原因。《纽约时报》也谈到过中国目前文化发展的现状,他说目前中国在建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有三千多座,我觉得远远不够,跟美国和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建筑领域专家和文化界的人士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怎么推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我们经常去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对于我们这些做文化和做教育的人,首先想到的不仅仅是城市,它的建筑,同时我们也想到一些最重要的博物馆,比如纽约的美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还有大都会博物馆,还有伦敦大英博物馆,这都是吸引人们去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吸引点。还有某个城市因为某些建筑和文化使得这个城市振兴,比如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它是一个港口城市,有很多重要的工业和产业在那,进入后工业时代以后,这个城市衰败了,但是由于美国的建筑师在那设计了一个古根汉姆美术馆,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每年给小城带来很大的收入,使得这个城市可以振兴起来。

      第二,我们经常讲到旅游的时候,讲到旅游文化,无非是要在一个不同的时间里去一个不同的地方体验,摆脱日常生活的制度,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所以旅游文化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化的空间是对城市研究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旅游也是主题化的空间。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的,迪斯尼是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化的空间,还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像麦当劳,像热带雨林的咖啡,这都是创造了一种主题的空间,经常会应用一些文化的因素。上海前一段时间造了一个一城九镇,一城九镇给大家提供一个场所,让大家没有机会到欧洲去旅游,或者体验的可能性的前提之下,可以在这样的一种模仿,或者我们说的不好听的话,叫山寨的空间当中去体验。你今天到一城九镇去看,他们最大的功能,最热闹的一个事是什么事?拍婚纱照,我们经常看到拍婚纱照的是排队拍的,一天几百对在那拍。

      我觉得目前在旅游,在城市建设,在房地产开发当中,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要发觉,这种资源有没有可能被挖掘出来,深入的做一些专业的,或者专题旅游。比如说我们在城市当中有一些旅游路线,专门探寻,有一本书就是老上海的电影明星,比如说看胡蝶,看这些电影明星居住的地方,或者张爱玲,专门有一条旅游线把他们组织起来,这样非常专业的,有专题的,或者有一些学者来引导,我觉得这都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的贡献。今天你去美国的很多城市,比如芝加哥或者纽约,它都有半专业的旅游线路,会有建筑系的老师,或者建筑系的博士生给大家导游,比如纽约会组织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甚至以某一个建筑师为主题的建筑旅游,比如巴塞罗那,高迪的米拉公寓这些作品都已经成为巴塞罗那的城市名片。未来更专业的、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可能成为我们高端旅游、中高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第三,在做这样专业旅游的时候,就需要大家对这个建筑风格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这也是我们的建筑专业或者文化专业的人可以和旅游携手合作的地方。近年来我们给一些房地产公司和做旅游景区的公司做建筑文化的顾问,实际上我们对建筑文化有很多误解,比如我们做别墅的时候,经常说有法国别墅,西班牙别墅,有一些错误的理解误导了开发商,误导了人们购买的方向。比如大家经常说的西班牙别墅,西班牙风格的别墅,在西方它隐含的意义是它造价比较低,比较低的造价才能够完成,南加州都是有西班牙殖民复兴风格,它很多是木头结构,上面抹了灰泥,这种风格造价低廉,比较简洁,把最小的装饰做在最必须的地方,在国内西班牙风格被大家追捧,认为是一种豪华的风格。我们一定要很好的了解各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在文化里面各种隐含的社会意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旅游产品做的更好,能够更接近文化的本身。

      第四,现在的中国,不管是文化也好,或者旅游也好,出现了新的现象,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学校今年做了几个建筑师实习基地,我们把一些古村落的保护和旅游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个是相得益彰的一个过程。我们经常会批判,说旅游会毁坏那些古老的村落,毁坏他们的传统,甚至破坏原有的环境,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使得旅游对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传统的空间这样的保护,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想举一个例子,贵州侗族一个村寨,我们做了一个旅游基地,我们跟香港文化机构合作,在那里做了一个生态博物馆,通过这个博物馆做了一个机构,它既是一个非常小的酒店,也是一个文化保存的博物馆。他们主要针对接待的是文化学者和国际上遗产保护的专家,它形成会员制的进入方式,一般旅游游客它是不接待的。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旅游,我们希望是去到那,能在那住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在那个村子接受文化的洗礼。

      我觉得今天的旅游都是来去匆匆,人们心情非常浮躁。我想举一个特别的例子,日本有一个庙,这个庙有一个非常好的内院,最著名的地方是它的青苔,要去看这个青苔游客被要求做什么事?为了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能够体验这个文化的精髓,每个人要写坐下来拿毛笔抄一个小时的经书,写完你才能进去看这个青苔,这个做法给我一个非常大的刺激,我觉得跟这种相比,我们平时的旅游都太难接近这种文化的精髓了。我们通过旅游的方式把文化变成一种低俗的、一种浅尝辄止、非常肤浅的体验,这个对文化与旅游都带来非常大的伤害。

      最后一点,未来的艺术和展览活动也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点,比如我们在上海自贸区做的文化保税区就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艺术品的交易以前的拍卖都是在香港进行的,这个画现在要拿到上海展览,过关要交非常多的税,一幅两千万的名画得交五六百万的税,这样很大影响了交易,保税区可以不交税。所以文化旅游区的概念也是未来旅游的重点。这两年上海做双年展和做文化保税区的工作发现,艺博会期间来访和来参观和买门票进去看的人很多。在全国其他地方,尤其江浙一带和北京,也有类似的状况。根据艺术的双年展、艺术博览会等重要文化事件,带来城市旅游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旅游业和文化界工作者可以联合起来做的一件事。

      朱大可点评

      李翔宁教授,刚才讲了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是文化自信,讲到梁思成对于中国建筑的伟大贡献,如何在旅游业中发觉传统文化因素,同时推动当代文化的生长这样的概念。第二个他提到体验,今天我们文化旅游的体验,现在是存在一个肤浅的状态,他提出来如何把它主题化,更精细化。另外他也举出在日本看青苔的例子来表明,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旅游的体验变的更加深刻,成为我们生命和记忆当中的一部分。第三个他提的关键词是展览,双年展我也参加了,另外上海双年展、沿海城市的双年展,他们刺激城市的文化再生,有一定的意义。当然我也觉得,上海现在正在变迁,文化聚集在一起,然后一哄而散,就跟大集市一样,它到目前为止,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产生一个文化原创的根。如果说我们再观察几年,最后能够刺激本地的文化再生,那么OK,这个是集市是有效的。这个集市搞了很多年,它扩大规模,一年有好几个博览会,规模越做越大,在商业上它是成功的,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培养自己强大的原创队伍,这个队伍仍然在北京而不是在上海。谢谢李翔宁老师跟我们分享他的思想和观点。

      中国(爱琴海)文化思想论坛嘉宾简介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教授、副院长,时代建筑的编辑,2009年美国洛杉矶MAK建筑中心研究员,曾经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加拿大建筑中心等学术机构做演讲,还担任2007年深圳双年展的策展顾问,上海当代建筑中心馆长,他做的策展在当代中国非常有名,我也做过他的作品的评委,现在我们以热烈掌声有请李翔宁先生发表他的高见。